著文建言

单位: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

邮编:210013

电话:025-83382671 83382672

E-mial:jscfy@163.com

当前位置:主页 > 研讨发言

研讨会发言:钱伯华《江苏在全国城镇化中的作为与贡献》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6 00:41:26

 
\\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苏在全国
城镇化中的作为与贡献

钱 伯 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做了全面科学的总结,对改革开放的精髓要义做了深刻精辟的提炼,对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发出了催人奋进的号召。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将其很好运用到我们对江苏城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回顾展望特别是未来开拓上。

       一、江苏是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缩影和先行军,为全国城镇化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当好先行。
      回顾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历史进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开放先从特区突破,接着扩至城市和全局,星火燎原般全面推进。和全国一样,在农村改革、先行区开放率先推进告捷的同时,江苏城镇迅速跟进,与农村和先行开放区比肩而行、交相辉映,取得了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伟大成就,在中外城市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全国城镇化转折、上升及鼎盛时期都走在前列。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800.77万人猛增到2017年的5520.95万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3.7%快速提升到2017年的68.8%,比全国58.5%高出10个百分点,仅比广东少两个百分点而位居各省区第二。江苏于1983年到辽宁省(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各省区中最早全省实行市管县体制)学习后,在全国第二家全省范围全部实行以城市为主导的市管县行政管辖和领导体制。
先后于1982年、2000年、2005年、2017年召开了全省城市(城乡)工作会议,于2000年提出了作为全省大战略的城市化战略,于2013年、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从行政领导体制上、全省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的制定实施上、贯彻执行中央对城市工作要求上,强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全省发展到现在,一共拥有特大城市1个、大城市10个、中等城市6个、小城市40个。在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江苏有9个省辖市(宁苏锡常通盐扬镇泰)、两个都市圈(南京、苏锡常)进入。经国家主管部门评定,江苏共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3个,国家园林城市21个,国家园林县城5个,国家园林城镇13个,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另有4个城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14个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9个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总数居全国第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全国各种改革开放试验、实验和综合试点江苏都榜上有名,从多主题、多方面选择江苏多个城市、中心镇、特色镇承担,为全国城镇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试点探索,创造新的做法和经验,提供样本和参照。

       二、江苏是小城镇在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中大发展的发源地,为全国城镇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江苏乡镇企业的发展先后进入转折关头、上升阶段和鼎盛时期。1981年效果初显,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在全国遥遥领先。到1984年更进一步,超过200亿元,在全省工业经济中上升为“三分天下有其一”,到1990年更是大幅扩展为“半壁江山”,1994年又进一步上升到“三分天下有其二”,每五年左右就跨一大步,连上三个大台阶,谱写了连升三个音阶的宏伟“三部曲”。其中苏南相当一部分市县乡镇经济总量中乡镇工业占到70%-80%甚至更高,著名的华西等乡镇高达90%以上。而乡镇企业的基地和大本营就是大批涌现的小城镇和市县城郊,乡镇企业与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孪生共长、共同崛起,为全国的城镇化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改革开放前,全省建制镇不断缩减,后来维持在200个左右,最低时只有130多个。1978年以后开始逐步转折。1982年5月省委召开全省第二次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基础,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江苏由此进入到以乡镇企业为推动、小城镇为主导、自下而上的快速城市化阶段,全省大中小城市迅速崛起,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处于较高时段的1993年前后,全省小城镇密度平均为每51平方公里一个镇,最密地区为每37平方公里就有1个镇,就是说每走五六公里就有一个镇。城镇不仅数量快速增加、密度大,而且规模持续扩大,有的城镇的体量和实力比内陆地区的市县还要强大。全省建制镇从1978年的133个,扩增到1993年的840个,世纪之交的2001年达到峰值1202个。1998年以后全国建制镇政策转变为撤并压减,有些改为街道。目前全省共有建制镇722个,眼下正着力培育96个省级重点中心镇。但建制镇与小城镇并不等量齐观,数据表明,1993年全省建制镇840个,整个小城镇却有2015个。无论建制镇怎样变化,大批非建制小城镇却始终存在、有增无已。在与乡镇企业相伴共生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1983年9月在“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讨论会”上提出的《小城镇大问题》,引起各方特别是高层重视。他还在江苏选取典型城镇和企业持续进行定点调查研究,先后十几次往返实地考察,将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密切结合起来,提出了推动二者互促并进的一系列战略设想和重要主张,为江苏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结合发展的经验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行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于是“小城镇大战略”成为推进全国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和全局行动。其中,江苏超前一步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决策缘起和先行示范意义。实践检验、时间验证显示,江苏小城镇和乡镇工业共生共荣、比翼齐飞的发展模式一举多得,既以小城镇为依托壮大了乡镇企业和整个工业经济,又借助乡镇企业促进了小城镇大发展,特别是由此达到了富民强省的根本目的,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江苏特征、中国特色,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新路子。这是江苏对全国的一大贡献,甚至具有国际意义。1985-1989年日本中小城镇研究会的一批专家连续在江苏考察研究,认为这种以小城镇和乡镇工业相结合的发展社会经济的模式,对发展中国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江苏是开放型经济前沿阵地、各种开发区及合资企业密集地,为全国城镇在对外开放中跨越发展探路前行。
       江苏是对外开放大省,开放程度很高,全省外贸依存度最高时达90%以上,苏南更是高达135%以上。2017年,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突破4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的14.4%,连续15年位列全国第二。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51.4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有390家落户全省各地,投资项目800多个。目前全省共有省级开发区85家,国家级开发区46家,居全国首位。这些开发区创造了全省1/2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完成了全省4/5的进出口总额,吸纳了4/5的实际使用外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而这些开发区绝大部分都是依托城镇建设和发展,利用城镇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城镇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名片和品牌,是招揽人才的梧桐树和用武之地,是吸引项目、技术、资金、资源的磁场与高地。同时,开放型经济也为城镇化输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天地。江苏在对外开放和城镇化上两手并抓、互促并进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国城镇在对外开放中跨越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四、江苏处于沿海沿江、一带一路重要位置,在布局沿周城镇承担交流合作重任上发挥重大作用。
       江苏处于沿海沿江相交的入海口“T”型部位、紧连长江“龙头”的“脖颈”区段、一带一路的“桥头堡”和“咽喉”位置,这一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使得江、海、路、带的区位优势和开发开放的先发优势兼而得之。1984年,中央决定首批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即列其中,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省特别是沿海沿江地区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新战略的交汇点,是国家两大新战略实施的前沿阵地,是全国发展最具实力、后劲和未来空间的区域之一。江苏在这一区域内,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小城镇更是成群连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精锐师”大多集中分布在这里,正是这些城镇承担了沿海沿江开发开放的基地载体、产业发展、流转集散、交流合作、市场运作等繁重任务,为全省全国沿海沿江和“一带一路”两大战略的具体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

       五、江苏是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历史人文高地,为全国城镇化提供了内涵型高质量发展样本。
       江苏是经济科技大省,实体经济在全国名列前茅,2017年经济总量达到8.59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0.4%,并且“含金量”、“含绿量”不断提高。GDP总量仅次于广东位居第二,但人均GDP超出广东26480元,在大陆省份中最高。2017年全国百强县、千强镇中,江苏都名列前茅,数量也最多。江苏1987年起在全国最早酝酿提出和确立实施“科教兴省”战略。这一战略强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科技教育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全省迄今共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44个,已建成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7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2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47个。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这些绝大部分都是在城市进行和实现的。江苏是教育、文化、历史人文名省。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41所,位居全国第一。全省保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7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数量均列全国各省市首位。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是主要集中在城镇中展开进行的,所有这些发展过程及结果都为江苏的城镇化赋予了深刻的内涵、丰厚的底蕴和无限的前景,使江苏的城镇化推进运行在一个很高的层次和水准上,完全称得上是全国城镇内涵型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六、江苏既稳健务实又在区域创新上领先,为全国城镇化的扎实推进和不断创新发挥先锋作用。
       江苏历来以稳健、务实著称,这完全符合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了我党倡导的实干精神,这使江苏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城镇化的推进,都比较切合实际、扎实有效。与此同时,江苏非常注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2007年在全国最早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且
作为全省“七大战略”的核心战略强力推进,在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列中连续九年居于全国首位(第十年2018年,以1.9分之差仅次于广东)。在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力最强城市排行榜30城市中,江苏占9席,数量为全国各省区第一。这些都是江苏城镇发展最高能的动力支持、最强劲的实力支撑,使得江苏的城镇化基础牢、起点高,充满了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巨变魔力。而城镇化的发展,特别是智慧城市、创新城市的创建,也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夯实了更牢的基础,打造了更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江苏现今正在探索开辟一条靠创新推进城镇化更好更快发展的新路子,在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无疑具有将城镇化向高端推进的重大引领意义。  

       七、江苏在城镇化中将党政推动与市场驱动两手并用,为全国城镇化创造提供了“双驱”发展模式。
        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质曾以“苏南模式”著称,其主要特点就是集体经济和党政推动,这在城镇化的初期、中期也特别明显,越是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集体经济早发快发、同时党政推动强劲有力的地区,城镇发展、城镇化率的提高越快。与此同时,乡镇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初期,就是利用和依靠了市场。后来省里总结乡镇企业之所以兴起,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没有去管它”,即没有条条块块和条条框框去限制束缚它,换句话说,就是自主经营、自找市场。党和国家决定实行市场经济、放开搞活私营经济之后,江苏的市场高度开放、私营经济空前活跃,总量居于全国前列,为城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金支持,特别是从活跃市场经济上为城镇化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由此靠党政推动和市场驱动而迅猛发展,城镇化也因此获得快速推进。由于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可以创造GDP,拉高政绩指标,城镇化可以迅速改变面貌,尽快树立政绩形象,所以各级党政领导对这两方面特别热心和给力,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和主抓手,强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阔步向前。实践表明,在政绩观及其追求手段正确、决策与领导科学、市场运用恰当的情况下,党政推动与市场驱动两手并用的“双驱”发展模式是最高效的,江苏城镇化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和得益于此,这具有在全国更大范围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八、江苏在城镇化中融入大局全面统筹、以人为本造福人民,为全国城镇化的全局定位和发展指向提供了范例。
       城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单项性工程,并不仅仅是建楼造城进人、美化市容市貌、完善各种设施,而是一个与其他方面相生共存、互促并进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所以,中央在将城镇化摆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同时,先后将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市场化、国际化相提并论,要求统筹谋划、统揽齐抓。2013年初,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求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人为“造城”,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江苏在这些方面都是做得比较好的,全省各地城镇化的推进不是拔苗助长、人为造城,而是应需而生、应时而动、因地制宜、急民所需。同时,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以及市场化、国际化等各方面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很多新城镇是由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所催生和促成,而城镇化也相应促进了工农业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江苏全省各地城镇迅猛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普遍实践和共同经验,其核心和关键,一是把城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系统工程,摆在整个全局之中统筹谋划、统揽齐抓;二是把握好城镇化的正确方向和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为民造福。江苏在这些方面的实践效果十分显著,为全国城镇化的全局定位和发展指向提供了成功范例。

       九、江苏在城镇化中放眼世界、筹谋未来,为新时代的新型城镇化继续做出新贡献。
       江苏求实务实、崇尚实干,同时又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制定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规划计划,都显现出放眼世界、筹谋未来的眼光和招数。全省城镇化的整体谋划、战略决策、规划计划、推进步骤、实施方案,都很好执行了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紧跟上了新时代的前进步伐。《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提出,至2030年,全省共将形成2个特大城市、15个大城市、12个中等城市、28个小城市和540个镇的城市等级规模体系。全省城镇化水平约达80%,城镇人口将增加2000万左右,约为7200万。整个城市发展思路摒弃“一味贪大”,更追求内涵提升和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推进城镇化、区域发展差异化、建设模式集约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设施完善、城乡协调的城镇体系。
       现在,全省城镇正在全面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两次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对城市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对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认真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谋划推进城镇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展望新时代,我们坚信,江苏城镇化的路子一定越走越宽广、前景一定越来越美好,一定能为全国的新型城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8年12月26日
 
 (作者系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委研究室原巡视员)
 
 
\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江苏省住建厅 建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