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简介

单位: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

邮编:210013

电话:025-83382671 83382672

E-mial:jscfy@163.com

当前位置:主页 > 城市评论

《城市评论》第27期:深刻领会精准把握二十大报告核心要义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31 16:23:06


\
 
\




深刻领会精准把握二十大报告核心要义

钱 伯 华


【编者按】作者先后任江苏省委党刊《群众》杂志副总编、江苏省委研究室巡视员,现任社会智库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党的理论宣传和政策研究工作,曾作为省委宣讲团成员,赴我省一个省辖市及所属四县宣讲过十六大精神,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召开后也都发表过学习与宣传大会精神的文章,最近应有关单位邀请宣讲二十大精神,依据二十大报告以及高层权威解读做了导读,现将导读 PPT 作为提要,同时配以简要阐释,刊发如下,与大家分享。
 
 
 \
 
 
 
开头语:
 
二十大精神包括大会报告、修改通过的党章以及相关重要文件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报告,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

二十大吹响时代新号角,对全党全国全军全民提出新要求——既要学习贯彻大会报告及新党章精神,又要拥护支持新一届党中央和党的核心。我们衷心拥护、坚决支持党中央,衷心拥戴、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科学准确、主动积极地贯彻执行党中央依据二十大精神作出的决策部署、发出的指示号令。

借助最顶层对二十大精神最权威的解读和辅导,可以提高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层次、水准和高度,增进理解的深度、广度和精准度。现查阅借鉴中央党政军高层领导、党和国家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对二十大报告分别对应其分管方面推出的学习与解读文章,从中进行萃选整理和提炼,概括出二十大报告15个部分的纲目要领、精髓要义。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

\

 
 
【提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16个方面——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创立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实施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总结、系统展示了十九大以来的伟大成就。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有6条:取得“两个确立”重大成果,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显著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制度优势更加彰显。这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更为坚实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其作用和功绩永载史册。
 
【理解与阐释】

这些年我国的历史巨变举世瞩目,世界公认。事实胜于雄辩,数据最能证明。最伟大的成就是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我党全国第一个奋斗目标。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5100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新发展格局和经济新常态形成,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公路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持续提升,被国际成为基建第一大国,科技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2021年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最为稳定、最具活力、最有韧性、最富成长的动力源和压舱石。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高,已经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

【提要】

以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空间的视角。二十大报告加上了时代化,是时间的视角。进一步明确:不仅要从空间上结合中国实际使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而且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既防止不合国情、不切实际,又防止刻舟求剑、僵化停滞。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与中国同步前进,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始终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理解与阐释】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一个具有深刻理论内涵和重大政治意义的命题,是对我们党成立以来党的理论创新伟大历程的全面回顾和深刻总结,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新鲜经验的最新概括和提炼升华,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不断与时俱进、与世并进的最新宣示和最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围绕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全方位地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是主要创立者、推动者,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创造作用,作出了决定性主体贡献。
 
第三部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

【提要】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两步走: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5个中国特色: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解与阐释】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最核心的是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中国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中国特色、本质要求简要明了,已经显示。再看看科学内涵。

从科学内涵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全面提升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水平,就是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就是坚持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方向,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精神文明水平,就是坚持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为方向,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全面提升社会文明水平,就是坚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方向,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就是坚持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方向,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提要】

到2035年的总体目标(八大方面)——  (1)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3)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4)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5)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6)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7)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8)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理解与阐释】

二十大报告从以上八个方面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眼下首先要谋划好、实现好先将到来的五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从八个方面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1)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显著提升,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着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其中关键是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3)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其中关键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法治体系,完善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公正司法。(4)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其中关键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5)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其中关键是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逐步实现。(6)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其中关键是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7)国家安全更为巩固,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平安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其中关键是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8)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其中关键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优秀文明与共同价值。

 
\

 
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提要】


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和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着重致力抓好五个方面: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具体从八方面着力抓好各项经济工作: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理解与阐释】

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由在其中发挥决定性、根本性作用的方面和要素所左右,在其中阻碍、掣肘发展质量的各种问题和羁绊所影响。所以,首先必须找准抓住、对症整治、着重解决好这些方面、这些因素、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这一部分首先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迈向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大前提、决胜性大棋局,接着进一步具体指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就从最重要的根本性方面、决定性举措上,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和实现指明了要害、关键和解决之道。
 
第五部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

【提要】

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思路即“四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坚持教育质量生命线。明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培植壮大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全面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部署:构建体系化全局性科技发展新格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科技主力军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举国体制优势聚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理解与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根本国策。我们要全面理解、大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地位作用。要深刻认识、充分履行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使命。要全面统筹、最优处理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相互关系。

在教育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在科技上,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形成全球瞩目的开放创新生态。

在人才上,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主力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
 
第六部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提要】

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致力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二是全面发展协商民主,三是发展基层民主,四是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遵循四项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中国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其重要特征和核心要义是:人民立场,历史必然,制度保障,全程贯通,真实管用,动态推进。
 
【理解与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对此,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出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包括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参与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意见建议征询、地方公共事务治理,通过党和国家部门等渠道表达意愿,通过基层组织、人民团体及各种社会组织等渠道表达诉求。综观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14亿多人民共同参与,56个民族共同平等享有,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群体均等实现全面覆盖的民主体系,是全球最广泛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将人民民主真真切切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为全体人民切身感知和认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主要靠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一条根本性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项根本原则——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这就使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政策主张、决策举措等一切行为,都来源于人民意愿和民心所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征求、充分体现民意,使民主通过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得到最有效的提取凝练、集中体现、贯彻实施和最好实现。
 
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提要】


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以提高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将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水平。

着重抓好四个方面: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
 
【理解与阐释】

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德治国的同时,我们必须严明法纪、依法治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专列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出其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其中之一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在领导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实践、新战略,形成习近平法治思想,成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征程上,要进一步贯彻二十大精神,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整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是要牢牢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这个总目标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二是要把法治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全过程,把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相贯通、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三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用人管事、施政治权,特别要规范行使公权力的主体依法履职尽责,着重提高党和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法治意识、法治能力,崇法尊法、守法执法,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严格依法行政、履行职权,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胡乱执法、徇私枉法。
 
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
 
【提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着重致力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全面深化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要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要健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形成和保持良好网络生态。
 
【理解与阐释】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健康的文化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源泉和动能,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素和重要标志。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源动力、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构筑维系国家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维持社会政治稳定的人文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二十大报告指明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方向,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方针原则和发展路径,作出了战略部署和布局安排,全党全国务必贯彻执行、抓好落实。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将这一根本制度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新时代文化建设,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把这个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贯穿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各领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是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奏唱好民族复兴的时代主旋律,谱写好振兴中华的历史新篇章。四是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新时代广大人民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五是致力推动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明,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的恒久魅力、中国现代文化的创新活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提要】

充分认识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着重致力抓好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从完善分配制度上促进共同富裕。充分发挥初次分配基础性作用,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机制。全面落实就业优先重点任务: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广泛深入解决就业矛盾。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体系,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完善“房住不炒”的住房制度。
 
【理解与阐释】


幸福是人的根本需求,人民追求幸福天经地义,造福人民是党的庄严承诺、支持来源、立党之本。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本意和宗旨目的,是建党、立党、兴党的根本基础和生命源泉。我们要将为民造福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难题,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和长远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奋斗,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使国家和人民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站起来,随着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一天天富起来、一步步强起来,幸福指数一年年高起来。进入新时代,我们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为民执政为根本原则,以造福人民为最高追求,以人民幸福指数提高为最大政绩,真真正正、切切实实做到做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将一切为了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将兑现为民造福承诺作为行动落脚点,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到实处,用大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的制定实施、小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大事小事的努力解决,将现阶段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个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得越来越好,满足高质量发展下人民优质生活新需要,使人民幸福指数不断得到提高。
 
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提要】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重致力抓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从五方面大力营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环境: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健全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推动形成绿色转型的社会环境。

落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任务和举措: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理解与阐释】

既要充分认识、牢固确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又要清醒看到、始终坚持为民是第一宗旨,正确把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目标、路径和手段,坚决遏制阻止以破坏环境、危及生存、危害人体为代价换取GDP增长和仕途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把治污与反腐、脱贫作为扭转局面的三大主要任务之一,摆在头等重要位置,始终抓得很紧很实、有力有效。十八大以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引领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变化。但因积重难返,治理环境污染、转型绿色发展依然任重道远,生态环境状况同人民期盼需求、同“美丽中国”目标要求、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要求相比,都还有较大差距。进入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中绿色是核心,关键是全面,根本是转型。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总抓手,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注重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十一部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提要】

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国内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安全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重点任务(4项):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社会治理的总体要求(“三安”):确保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重点任务(5项):防控化解政治安全风险、社会治安风险、重大矛盾纠纷、公共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围绕重点任务,确立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层级责任定位、制度体制保障。
 
【理解与阐释】

二十大首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设专章论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性。报告强调:“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开放和安全,使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空前丰富深广,内外局势空前复杂多变,亟需全面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向纵深推进、向高端提升,跨上新时代高质量、高水平的新台阶。必须以国家利益为至高,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家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维护安全和创建安全,大力推进国家安全理念、制度、体系、战略、政策和实践创新,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体系、政策体系、法治体系、领导体系、工作机制,提高自我保护、抵御攻击、抗防兼备的自卫力和战斗力,经受住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网络舆情等各方面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国家安全。
 
第十二部分:“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

【提要】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必须坚持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有效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使命任务。

要做到做好“三个全面加强”、“一个巩固提高”:全面加强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全面加强军事治理,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理解与阐释】

二十大报告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并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坚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坚定决心。

综观我军创建以来的光辉历程,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在党的领导指挥下,浴血奋战、英勇斗争,夺取政权、保家卫国,投身建设、服务人民,一路悲壮战绩辉煌胜利,被举世夸赞为文明威武之师!再过5年,将实现建军一百周年目标,走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的第一步,接着走出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走出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确立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根本指向是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其中包含着明确的政治指向、战略指向、实战指向,最终要落实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特别是在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战争内涵外延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的新形势下,务必注重不断研发大量高新科技,靠智能技术、无人装备、数据信息等生成新战斗力的发展极和增生点,形成并不断强化跨域联合、分布杀伤、无人自主等全新作战趋向与能力。与此同时,并在全局战略上加快提升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加强新兴领域军事布局,加紧构建智能化军事体系。抢占战争与科技相结合的前沿高地,创新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新兴领域军事布局,推动军事训练转型升级,形成战、建、备一体推进,一有需要即可出战且保必胜的态势。

要从五方面推动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固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优势,改进战略管理提高建设质效,充分发挥改革创新驱动作用,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第十三部分:“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


【提要】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必须长期坚持。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提升全面治理能力和管治水平,保持香港、澳门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理解与阐释】

二十大报告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从全局战略高度、根本长远视角,深刻总结“一国两制”的成就与经验,系统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新思路新举措,科学擘画“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崭新前景。我们一定要贯彻执行好二十大精神,奋力开创“一国两制”事业新局面,努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使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完满实现。

要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从五方面开创“一国两制” 事业新局面:一是大力推动港澳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夯实“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基础;二是不断完善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法律体系和治理体系,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三是下大力气改善民生,着力提升港澳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四是进一步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机制,着力巩固国家安全屏障;五是巩固发展爱国爱港统一战线,着力汇聚“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磅礴力量。

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深刻把握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要求,把总体方略落实到对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一是把握历史主动,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二是增进人民福祉,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三是发扬斗争精神,坚决粉碎“台独”和外来干涉图谋;四是促进团结奋斗,携手共创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历史伟业。
 
第十四部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提要】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决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提倡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
 \

【理解与阐释】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大变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纷繁复杂的形式、瞬息万变的速度,在全球各国各地、各领域各层面广泛深入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与现实及未来互相交织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何趋何往,将决定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是对是错,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是盛是衰,关系重大,不容闪失。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这一部分的重要论述,作出了我党对当今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充分体现了我党看待世界格局及其演变的历史观、大局观、中国观,为我们外交、开放、全球交往、国际关系处理指明了方向,确立了根本原则、主体战略、基本策略。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随快速变化的国际局势、外交形势创造性地贯彻执行。要认识和把握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互动变化,捕捉新机遇,定位新角色,创立新优势,做出新作为。

特别要充分认识到、着重把握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引领世界大变局发展方向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要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致力于六个方面:(1)坚持政治统领,持续巩固和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2)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4)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相互理解与信任;(5)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6)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做出世界第一大党、第一大国应有的伟大贡献。
 
第十五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提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从七方面着重致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2)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3)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4)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5)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6)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7)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持久战。

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做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理解与阐释】

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功走出了百年辉煌之路,为世界所瞩目。百年伟大历程中,波澜壮阔,跌宕起伏,雄伟悲壮,可歌可泣,积累了一路胜利和一系列经验,也经历过多次曲折和一次次教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要始终赢得人民信任和拥护,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必须坚持初心使命念念不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领导能力和执政本领,必须不断自我革命拒腐防变,经受住执政权力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排除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为此,务必采取一整套全面建党、从严治党的主体和配套措施,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地抓好贯彻落实。要着重抓好“八个坚持”:(1)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全党集中统一;(2)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3)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动摇,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树立新风;(4)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与腐败作坚决斗争;(5)坚持依规治党、纪法贯通,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6)坚持巡视制度,充分发挥巡视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作用;(7)坚持整治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8)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重点抓好六项工作:(1)强化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保障;(2)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3)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4)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5)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6)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

 
结语:

我们要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图文制作编发:华华)
 
\
\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江苏省住建厅 建设部